门店帮客户节省时间才是汽修店的价值突破口
阿北(豆瓣的创始人),曾说过这么句话:比用户体验更重要的是用户价值,买椟还珠的故事不会长久,终究要回归真正的用户价值。
说到汽车保养修理这一块儿,大伙儿还没整明白到底啥才是真正的用户价值,哪些又是好的用户体验。常常出现的情况是,要么只抓到了用户价值的一部分,漏掉了其他的;要么光顾着把体验做得花哨,却忽视了真正重要的东西。
所以,汽修店收银管理软件笔者这次就打算通过这篇文章掰扯清楚汽车后市场的用户价值究竟是啥,找找其中的关键点,好比找到破局的金钥匙,最后再把这些关键点串起来,铸成自己在这个行业独特的竞争优势,让别人想追都追不上。
大家知道,汽车后市场,就是一个专门给爱车提供服务的大市场,客户群体是广大车主们,服务内容五花八门,洗车美容、保养维修、买保险、搞贷款、租车买卖二手车,样样齐全。市场规模巨大,而且潜力无限!
个人觉得,汽车后市场给咱用户带来的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把车的问题解决好;第二,帮咱们省银子;第三,尽量节约咱们的时间。除此之外,像服务人员的态度啊、门店环境啊、还有后期的回访维护啥的,这些都属于用户体验的范畴。
用户价值是满足车辆需求
说白了,后市场就是帮人解决车子问题的,这就是它最基本的价值,也是这个行业之所以存在的根本原因。
就说洗车、美容、小修小补、保养这类常见的活儿吧,真没什么高深技术,谁都能干。洗好一辆车,换个轮胎、电瓶,做个保养、喷个漆啥的,只要有正规的管理、熟练的师傅,再加上靠谱的配件来源,做起来并不难。这种活儿占了很大比例,全国几十万家修理厂,基本上靠它们活着呢。
说真的,我觉得这汽车后市场啊,缺的就是一套健康的竞争规则。得让大伙儿一门心思去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同时杜绝那些坑蒙拐骗的行为。再有,得有一个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让那些真正提供优质服务的维修企业能稳稳地发展,有机会脱颖而出并且获利丰厚的利润分配体系,这才对嘛!
再看眼现在的汽车后市场,劣币驱逐良币!好服务反而被差服务挤兑得快没活路,反过来,干差活儿的倒不一定混得多惨。为啥?还不是因为大家伙儿眼前先得解决吃饭问题嘛!这时候,服务质量的好坏,已经不是能不能做好的事了,而是愿不愿意去做、做起来划不划算的事儿。
就算你的修车手艺好到没话说,服务贴心得像亲妈,为啥在汽车后市场还是有可能混得不咋地?那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生意经,怎么到了这儿好像就不管用了呢?
原因就在这儿,汽车后市场有个怪现象,就是顾客对咱服务质量的好坏感觉不明显。对他们来讲,修车这事儿就像看镜子的背面,根本瞅不着啊。
换句话说,甭管你用的是顶级零件、材料,还是稍微次点儿的货,顾客压根儿察觉不出,也难建立信任。反正车修完交到他们手上,看上去都八九不离十。就算真有点儿啥毛病,那也得开上几个月才可能暴露出来。
可以说车主基本上给不出什么有效的意见或评价,他们的评价常常反应的是接待态度、门店装修甚至是老板的面相,而与真正的维修质量无关。
于是乎,不少技术牛、死磕维修品质的老板,常常觉得自己一腔热血全给浇凉水了。为啥?顾客压根儿get不到,也不买账啊。老板有苦说不出,觉得还不如把门面捯饬得漂漂亮亮的,见效还快多了。
更有甚者,有些修理厂还帮着车主编造事故,夸大损坏程度,好从保险公司那儿多骗点修车钱。这种行为简直是把“质量为王”的原则给玩儿坏了。因为用户实在难辨维修质量的高低,也就没法用实际行动(比如换地方修车)来投票表态。再加上有时候掏钱修车的并不是用车的本人(比如公司车、租车等情况),这就导致后市场到现在也没能建立起有效的优胜劣汰规则,好家伙坏家伙一起混着。
用户价值是节省用户费用
没错,这就是一条重要的竞争赛道,看谁能为用户提供更有价格竞争力的服务。
目前针对这个“帮用户节省费用”的价值点,主要有这三招在用:
一种常规做法是,通过加强经营管理,挑好进货路子(可能用低价零件,招便宜师傅),把成本压下来,然后用低价吸引大批顾客。等规模一大,成本还能再降,这就是不少修车行走的路子。
另一种玩法是互联网套路,就是先靠别人(比如广告商、投资人)买单,让自己提供的服务价格低到诱人。前期哪怕亏钱,也要靠补贴抢到海量用户。然后,再通过卖车险、搞二手车、做汽车贷款这些后边的业务赚回来,很多互联网修车公司就这么干。
还有一种折中方案,把传统和互联网捏一块儿。研究了4S店和修理厂后发现,市场上其实有两种便宜资源:一是有些店位置偏,收费低;二是有的时候店里生意清淡,闲置工位多。那就做个线上平台,引导用户去这些地方修车,或者挑店里不太忙的时候去。
汽修店收银管理软件小编认为,节省用户费用这个价值点可以适度发力,但要注意两个问题:
1.用户接受度
站在用户角度讲,本来就分不清修得好赖,要是光打价格战,容易让人觉得“便宜没好货”,把那些愿意花好钱修好车的高端客户吓跑,反而招来一堆专捡便宜的主儿,这不符合汽车后市场的消费升级大趋势。
2.行业接受度
对整个行当来说,一门心思拼低价只会引发恶性循环。大家都削尖脑袋压价,搞得上下游利润薄得像刀片,企业日子更难过,优秀人才不愿来,长期投资也受影响。这么一来,行业哪还能培养出核心竞争力,更别提健康长远发展了。
如果能够规避这两个问题,汽车后市场经过几次洗牌,没准儿能蹦跶出一批主打价格透明、薄利多销的大修车公司。
用户价值是节省用户时间
服务业和制造业在评判用户价值时,对“时间”这个因素的考虑大不一样。你看,制造业嘛,通常是把做好的成品整整齐齐交到客户手里,人家从研发到生产这整个过程,客户基本上不用搭什么时间进去(除非你订的像是小米su7、特斯拉那种)。所以,制造业所提供的用户价值,基本上就聚焦在产品本身能满足的需求上,再加上个价格标签,大致就齐活了。
反观服务业,人家的价值往往是在服务过程中实时创造出来的,而且大部分时候,客户的时间也跟着一起搭进去了。所以,服务业给到用户的,除了满足需求和价格这两样,节省客户时间往往也是个不容忽视的要素。你瞧瞧那些服务业的翘楚们,哪个不是卯足了劲儿帮客户省时间,这可是他们的一大杀手锏。
举个例子,航空业现在可是现代社会离不开的基础设施了。要说运输服务业最基础的用户价值,那就是帮人从A地挪到B地。不管是公路、高铁还是飞机,都能干这活儿。但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其实就在于花的时间多少。
政府花大价钱捣鼓出那么牛掰的航空、高铁系统,归根结底,不就是为了让大家伙儿出行时能更省时间嘛!你看,连政府都这么拼,就知道这年头时间对咱老百姓来说有多金贵了!
正是有了这高速运转的交通网络,才让现代社会和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这也恰恰印证了,把“节省时间”当作核心用户价值,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回到汽车后市场,我时常感到震惊,因为这片领域里,对用户时间的无视简直太普遍了,大家对“时效”这个概念的认知,还停留在蛮荒时代。
有位修车厂老板就跟我吹过,车就得修得久一点,显得活儿复杂,好把价往上抬。要是修得太快,客户反倒觉得钱花得不值。所以,有时候车送过来,他先晾个几天再说。
虽然这只是个案,但它确实折射出了汽车后市场对用户时间普遍缺乏尊重的现状。
一般来说,从发现车子有问题,到彻底整利索,你得经历这么几个步骤:送车过去、人家检查、开始修、最后再去取。赶上修不完当天就得放那儿的情况,来回跑两趟,时间直接翻倍,多折腾人呐!更别提碰上定损理赔的事儿,或者牵扯到两方甚至多方的事故,那时间拖得就更长了,简直能把人逼疯!
现在这年头,生活节奏贼快,时间可值钱了。修个车吧,耗时太长,真是让不少人都头疼得不行。你发现没,越是在意时间的人呐,往往消费水平越高,追求的都是些高端玩意儿。所以啊,解决修车耗时这个痛点,这里面的价值大了去了,而且特别对得起未来十年大家伙消费升级的大趋势,懂吧?
有些眼光长远的汽修店,已经开始在修车的流程、技术上动脑筋了,就为了提速,让人家等车的时间短点儿。还有的门店更贴心,直接提供上门取车、修好送回的服务,这样一来,省得客户亲自跑来跑去费时间,你说是不是够周到?
不过呢,你看整个汽修行业吧,大部分还没整明白“帮客户省时间”这事儿有多重要,压根儿没把它当核心战略去使。他们还是光盯着怎么把车修好、成本控制住,至于那些能给客户省时间的服务吧,定位不清不楚,执行起来也是磨磨蹭蹭的,效率很低。
小结:
汽修店收银管理软件觉得,在后市场领域,始终存在一个潜在的商机,等待着那些能够聚焦于优化业务流程、为用户节省宝贵时间的独立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在前端压缩获取服务的时间来提高溢价,同时在后端降低成本以提升效率,从而有可能成为类似顺丰的汽车后市场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
然而,无论航空旅行多么舒适和安全,如果其速度无法超越火车,那么航空公司就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压力。这直接关系到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后市场的同行们来说,当我们已经将车辆修复到最佳状态,成本控制得非常低时,如果发现仍难以实现突破,差异化优势并不明显,那么,或许更应该考虑的策略是帮助用户节省时间,这可能成为我们更合适的价值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