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德国在汽车后市场的玩法
汽车后市场行业是市场上为数不多能见清楚成长前景的板块,数万亿的产业规模、可观的成长速度、反垄断致市场份额从整车主导系统中流出,使得这个行业新进入者的投资时机富有吸引力。
据《2013中国汽车后市场蓝皮书》统计,2012年中国汽车后服务市场产值为4900亿元(维修养护约3200亿元),2005-2012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8%。
根据AAIA(美国汽车后市场行业协会)统计,2012年美国汽车维修养护市场规模是2800多亿美元。10年后,预计国内后市场的空间为3.2万亿元
美国维修养护服无行业毛利率高达45%-50%。从中国当前主导后市场的代理商来看,后市场业务平衡毛利率为40%左右,远高于新车贩卖2%-9%的毛利率。
就全球而言,汽车后市场的主导模式分为美国、日本和德国三种。
美国
就客观条件而言,中国与美国非常为接近,美国后市场经历的故事正在中国演出,前期夸大保护汽车工业利益、反垄断弱,近两年反垄断慢慢加强,注重保护消费者利益。美国模式是中国后市场的未来,即4S店以外的专业维修养护提供商模式。
美国汽车配件渠道模式以独立配件连锁模式为主导,份额约50%,代表企业包括NAPA、AUTOZONE。整车厂只从OEM中采购发动机等核心 环节部件,其余从普通零部件采购,普通零部件供应商也能够从整车厂零部件配送中间获得零部件。售后维修养护服无系统4S店份额也仅占31%,占主导职位的 也是NAPA为代表的维修连锁模式。
形成美国独立配件维修连锁模式主导的缘故在于:
1、4S店无法完全笼盖市场。幅员辽阔,车型品牌多,并且美国人稀饭驾车出行,4S店为单纯品牌 提供综合维修服无,投资大,运营老本高,依赖4S店确立专业的、及时的、笼盖广阔区域的维修养护系统行不通;
2、反垄断力度强,政府要求整车厂必须公示零 部件维修信息。按照美国国会2003年颁布实施的《汽车可维修法案》,若汽车生产企业以保护商业秘密或以某项技术信息对汽车维修无干脆影响为由回绝公示, 则必须向联邦贸易委员会举证并接受判决,违者将受到重罚;
3、严格的非原厂配件认证和质量监督系统以及蓬勃的保险业使消费者愿意采用非原厂配件,配件市场 非原厂件高达70%。
日本
日本汽车售后服无系统以整车厂为主导,通过合伙或者长期合作对全部售后服无系统进行强力管控,配件80%是OEM产品。独立的连锁店势力薄弱,处于从属职位。
日本4S店主导模式形成的主要缘故在于:
1、4S店能笼盖市场需求。日本面积小,品牌单纯,以本土品牌为绝对主导,使整车厂主导维修服无成为可 能;
2、整车厂商通过参股等方式严格控制4S店,垄断原厂配件渠道。日本政府有严格的车检轨制,要求车辆的大量车检项目必须到4S代理铺养护。因此以4S 店为主导。
德国
为了防止整车厂垄断,鼓励零部件厂商自由发展,德国配件市场整车厂和零部件供应商是平行关系,整车厂在市场化原则上采购零部件,形成配套关系,配件代理商可以只针对一个品牌厂商提供齐备的配件供应。
德国形成均衡模式的缘故在于:
1、4S店能笼盖市场需求,但法案来限制汽车企业的4S店获得垄断优势。2002年的《宽免条例》中对售后维修就 划定:厂商必须向独立维修企业开放配件渠道、维修技术资料、对象以及技术培训;厂商必须翻开授权维修企业获得同质件的渠道;厂商必须向达标维修企业授权 等,2010年厂商必须向达标维修企业授权条款取消。
2、厂商必须向达标维修企业授权,连锁谋划的品牌优势缺失,同时欧洲汽车文化朴实,汽车美容、装饰等 业务小,主要价格是维修工时。